吳承恩的《西游記》可謂家喻戶曉,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韻味深遠,作者淵博的學識與精湛的文筆著實令人佩服。如果我們用現代管理學的角度觀察,會發(fā)現《西游記》原來還是一部古典團隊建設理論教科書,其中尤以《三打白骨精》為精彩,從團隊建設的反面案例角度為我們剖析一個失敗團隊的種種敗相,只要我們細細品味,完全可以從中“吃出北京烤鴨的味道”,對我們今后的團隊建設將有諸多裨益。
眾所周知,三打白骨精時的唐僧師徒四人的取經團隊剛剛組建,尚處于團隊的磨合期,師徒四人的價值觀、性格、經歷、心理狀態(tài)截然不同,師徒的之間溝通不足,默契程度不高:悟空火眼金睛,但性急遇事不請示領導;八戒貪色、偷懶、饞嘴,喜好溜須奉承和邀功。悟空與八戒相互較勁內耗,沙僧的協調工作效果不明顯。同時作為領導的唐僧領導水平不高,戰(zhàn)術上輕敵,對取經的危險認識不充分,固執(zhí)己見;不善于分析問題、不善于反思、不善于聽取不同意見,辨別真?zhèn)蔚哪芰τ写岣撸患钍侄尾蛔,方法論也有問題,且有家長做派(動輒念緊箍咒),更加致命的問題是唐僧對主要目標信念不明確(見悟空殺“無辜”,居然認為取得真經也沒用),信心動搖,逆境商不高,遇到挫折撂挑子,團隊的管理控制系統(tǒng)調節(jié)失效。
此時吳承恩筆下的取經團隊簡直具備了所有失敗團隊的特征,唐僧落入白骨精的魔爪也順理成章了。經歷這場災難后的取經團隊能夠吸取教訓,亡羊補牢,盡管風風雨雨,但是團隊的磨合逐漸演變?yōu)橐环N默契,終取得真經。
吳承恩實際上試圖通過《西游記》的故事發(fā)展歷程告訴后人:什么才是團隊建設的“真經”,如何才能促使團隊建設達到一種默契的程度,進而實現目標,F實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使我們清醒地意識到:目前某些值得我們反思的事情,究其原由非兵不精、將不能,弊在團隊建設。如何把握團隊建設的前進方向,使之按照我們的預定計劃發(fā)展,將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縱觀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成功的團隊必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而這些共性將對我們今后的團隊建設極具參考價值,同時對各個組織發(fā)展建設將產生及其深遠的戰(zhàn)略影響。
一、目標明確,永不言敗
一個團隊的奮斗目標是團隊建設的旗幟,是團隊建設的共同愿景,是團隊未來發(fā)展的前進明燈。因此目標必須明確,同時該目標必須具有戰(zhàn)略性、前瞻性、性、可操作性、相對穩(wěn)定性,不因為擾動因素有所變更。一旦目標確立,團隊的所有行為必須圍繞目標實現進行有效運作,為目標的實現服務,嚴禁在目標實現過程中出現“雜音”,團隊中的所有戰(zhàn)術行動必須統(tǒng)一于團隊的戰(zhàn)略目標,強調個體服從群體團隊的思想,必須根據外部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及時調整行動策略,確保目標的順利實現。目標既是一個戰(zhàn)略的問題,又是共同愿景的問題,同時更是一個逆境商的問題。俗語說:磨難是一種財富。經歷了磨難的并且能夠繼續(xù)前進的團隊才有可能成為成功的團隊,F代的團隊建設理論強調為目標奮斗的團隊及其成員應該具有較高的逆境商,能夠在遭受多次挫折后有一種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矢志不移的精神,善于在逆境中拼搏,總結經驗,奮發(fā)圖強,永不言。ㄌ粕M管后來也屢次落入妖怪魔掌,但是明顯讓讀者感覺成熟了許多,這是逆境商明顯提高的結果),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團隊建設的過程而言,這是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是一個項目管理(即PM)的過程,而在上述三者其中作為粘合劑的是“目標明確、永不言敗”。
二、以心換心,默契為本
從團隊發(fā)展歷程的角度而言,團隊建設必須經歷磨合、相容兩個階段,后達到一種默契的境界。美國企業(yè)家玫琳凱的“黃金法則”第一條說: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如何對待別人。這實際反映了一種對等相待的現代管理思想,闡述了成功管理模式的基礎條件——真情管理、以心換心。團隊好似一臺精密機器,各個零件(即團隊成員)各司其職,零件之間的公差匹配是默契程度,公差匹配差必然導致機器磨損加劇,機器提前“退休”。因此一個團隊的默契程度往往決定團隊的整體績效,一個的團隊在默契方面的成功往往是失敗團隊的學習榜樣,同時授權不充分、同床異夢、內部不團結等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團隊成員之間默契的程度不高,或者根本是南轅北轍。上下同欲者勝、和如琴瑟、愛兵如子、周瑜打黃蓋等等典故、詞語則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默契的外部特征,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默契的充要條件是“上下同欲、心有靈犀、坦誠相待、相互信賴、充分授權、以心換心”。同時團隊建設的內部關系作為一種《委托——代理》理論的應用領域,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客觀上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只有默契才能實現“在各自不同的行為組合中,選擇大化期望函數”的問題,才能大限度降低團隊出錯的概率,步調一致向前進,保障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海納百川,系統(tǒng)整合
美國二戰(zhàn)元勛馬歇爾將軍在用人問題上始終認為:“此人能作些什么?如何利用工作和職守來克服這個人的弱點(提拔巴頓便是一個典型范例)。”古羅馬統(tǒng)帥愷撒相信:任何一個先進的社會有三個特征,其一由很多的人構成,其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華,其三人盡其材。這既是一種海納百川、多元化發(fā)展思路,同時又是一種包容的觀點,更是一種“瑕不掩瑜、人盡其材”系統(tǒng)整合的策略,籍此挖掘團隊的大潛能,并努力做到人的邊際使用價值大化。一個的團隊必然是一個多元文化共同發(fā)展的團隊、一個集思廣益的團隊、一個善于整合所有資源并謀求效益大化的團隊,F代西方管理學關注“如何通過包容促使績效大化”的問題(即HOW的問題),認為團隊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利益共同體,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團隊運用現有的所有資源(含人力資源),給團隊成員足夠的空間引導他們做正確的事情,將員工的奮斗及個人的成功有機地融入團隊的成功中去,通過資源系統(tǒng)優(yōu)匹配與系統(tǒng)整合實現績效的大化。中國象棋中各個子力相互依托、相互倚重,通過系統(tǒng)整合構筑整體優(yōu)勢,實際上是這種系統(tǒng)整合的思想的體現。
四、有效溝通,前瞻結合反思
溝通是指把信息、觀念和想法傳遞給別人的過程,是一種理解的交換的過程!督M織行為學》認為:溝通是管理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將組織的各個職能融為一個整體,同時將組織與包含有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外部環(huán)境予以聯系,溝通在文化和組織行為管理中處于中心地位。同時《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理論告訴我們:只有有效溝通,善于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精誠團結,才能實現雙贏。組織內部的溝通按照溝通雙方的地位不同分為上向溝通與下向溝通,兩種溝通中任何一種溝通不暢都將導致團隊建設的挫折。獨斷專行、一意孤行、家長做派等等詞語實際上告訴我們有效溝通的必要性。同時作為溝通的有益補充,反思對于一個團隊具有一種有益的戰(zhàn)略完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