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tài)的方法是覆蓋TestCase類的runTest()方法,一般是采用內(nèi)部類的方式創(chuàng)建一個測試實例:
TestCase test01 = new testCar("test getWheels")
{
public void runTest()
{
testGetWheels();
}
}
采用靜態(tài)的方法要注意要給每個測試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可以任意起,但你肯定希望這個名字有某種意義),這樣你可以區(qū)分那個測試失敗了。
動態(tài)的方法是用內(nèi)。↖ntrospection,檢查標(biāo)準管理構(gòu)件接口和應(yīng)用設(shè)計模式的過程)來實現(xiàn)runTest()以創(chuàng)建一個測試實例。這要求測試的名字是需要調(diào)用的測試方法的名字:
TestCase test01 = new testCar("testGetWheels");
JUnit會動態(tài)查找并調(diào)用指定的測試方法。動態(tài)的方法很簡潔,但如果你鍵入了錯誤的名字會得到一個令人奇怪的NoSuchMethodException異常。動態(tài)的方法和靜態(tài)的方法都很好,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先別著急選擇,后面還有一種更酷的方法等著你呢。)
TestSuite
一旦你創(chuàng)建了一些測試實例,下一步是要讓他們能一起運行。我們必須定義一個TestSuite。在JUnit中,這要求你在TestCase類中定義一個靜態(tài)的suite()方法。suite()方法像main()方法一樣,JUnit用它來執(zhí)行測試。在suite()方法中,你將測試實例加到一個TestSuite對象中,并返回這個TestSuite對象。一個TestSuite對象可以運行一組測試。TestSuite和TestCase都實現(xiàn)了Test接口(interface),而Test接口定義了運行測試所需的方法。這允許你用TestCase和TestSuite的組合創(chuàng)建一個TestSuite。這是為什么我們前面說TestCase,TestSuite以及TestSuite組成了一個composite Pattern的原因。例子如下:
public static Test suite()
{
TestSuite suite= new TestSuite();
suite.addTest(new testCar("testGetWheels"));
suite.addTest(new testCar("testGetSeats"));
return suite;
}
從JUnit 2.0開始,有一種更簡單的動態(tài)定義測試實例的方法。你只需將類傳遞給TestSuite,JUnit會根據(jù)測試方法名自動創(chuàng)建相應(yīng)的測試實例。所以你的測試方法好取名為testXXX()。例子如下:
public static Test suite()
{
return new TestSuite(testCar.class);
}
從JUnit的設(shè)計我們可看出,JUnit不僅可用于單元測試,也可用于集成測試。關(guān)于如何用JUnit進行集成測試請參考相關(guān)資料。
為了兼容性的考慮,下面列出使用靜態(tài)方法的例子:
public static Test suite()
{
TestSuite suite= new TestSuite();
suite.addTest(
new testCar("Car.getWheels")
{
protected void runTest()
{
testGetWheels();
}
}
);
return suite;
}
TestRunner
有了TestSuite我們可以運行這些測試了,JUnit提供了三種界面來運行測試
[Text UI] junit.textui.TestRunner
[AWT UI] junit.awtui.TestRunner
[Swing UI] junit.swingui.TestRunner
我們前面已經(jīng)看過文本界面了,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圖形界面:
界面很簡單,鍵入類名-testCar。或在啟動UI的時候鍵入類名:
[Windows] D:>java junit.swingui.TestRunner testCar
[Unix] % java junit.swingui.TestRunner testCar
從圖形UI可以更好的運行測試可查單測試結(jié)果。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如果JUnit報告了測試沒有成功,JUnit會區(qū)分失敗(failures)和錯誤(errors)。失敗是一個期望的被assert方法檢查到的結(jié)果。而錯誤則是意外的問題引起的,如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由于TestRunner十分簡單,界面也比較直觀,故不多介紹。朋友們可自行參考相關(guān)資料。
JUnit佳實踐
Martin Fowler(又是這位高人)說過:“當(dāng)你試圖打印輸出一些信息或調(diào)試一個表達式時,寫一些測試代碼來替代那些傳統(tǒng)的方法。”一開始,你會發(fā)現(xiàn)你總是要創(chuàng)建一些新的Fixture,而且測試似乎使你的編程速度慢了下來。然而不久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重復(fù)使用相同的Fixture,而且新的測試通常只涉及添加一個新的測試方法。
你可能會寫許多測試代碼,但你很快會發(fā)現(xiàn)你設(shè)想出的測試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有用的。你所需要的測試是那些會失敗的測試,即那些你認為不會失敗的測試,或你認為應(yīng)該失敗卻成功的測試。
我們前面提到過測試是一個不會中斷的過程。一旦你有了一個測試,你要一直確保其正常工作,以檢驗?zāi)闼尤氲男碌墓ぷ鞔a。不要每隔幾天或后才運行測試,每天你都應(yīng)該運行一下測試代碼。這種投資很小,但可以確保你得到可以信賴的工作代碼。你的返工率降低了,你會有更多的時間編寫工作代碼。
不要認為壓力大,不寫測試代碼。相反編寫測試代碼會使你的壓力逐漸減輕,應(yīng)為通過編寫測試代碼,你對類的行為有了確切的認識。你會更快地編寫出有效率地工作代碼。下面是一些具體的編寫測試代碼的技巧或較好的實踐方法:
1. 不要用TestCase的構(gòu)造函數(shù)初始化Fixture,而要用setUp()和tearDown()方法;
2. 不要依賴或假定測試運行的順序,因為JUnit利用Vector保存測試方法。所以不同的平臺會按不同的順序從Vector中取出測試方法;
3. 避免編寫有副作用的TestCase。例如:如果隨后的測試依賴于某些特定的交易數(shù)據(jù),不要提交交易數(shù)據(jù)。簡單的回滾可以了;
4. 當(dāng)繼承一個測試類時,記得調(diào)用父類的setUp()和tearDown()方法;
5. 將測試代碼和工作代碼放在一起,一邊同步編譯和更新(使用Ant中有支持junit的task);
6. 測試類和測試方法應(yīng)該有一致的命名方案。如在工作類名前加上test從而形成測試類名;
7. 確保測試與時間無關(guān),不要依賴使用過期的數(shù)據(jù)進行測試。導(dǎo)致在隨后的維護過程中很難重現(xiàn)測試;
8. 如果你編寫的軟件面向國際市場,編寫測試時要考慮國際化的因素。不要僅用母語的Locale進行測試;
9. 盡可能地利用JUnit提供地assert/fail方法以及異常處理的方法,可以使代碼更為簡潔;
10.測試要盡可能地小,執(zhí)行速度快。
事實上,JUnit還可用于集成測試,但我并沒涉及到,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沒有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無從談起。我們接受測試地概念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如果再引入集成測試會更困難。二是我比較懶,希望將集成測試的任務(wù)交給測試人員去做。在JUnit的網(wǎng)站上有一些相關(guān)的文章,有空大家可以翻一翻。
JUnit與J2EE
如果大家仔細考慮一下的話,會發(fā)現(xiàn),JUnit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對圖形界面的測試,對servlet/JSP以及EJB的測試我們都沒有舉相關(guān)的例子。實際上,JUnit對于GUI界面,servlet/JSP,JavaBean以及EJB都有辦法測試。關(guān)于GUI的測試比較復(fù)雜,適合用一整篇文章來介紹。這里不多說了。
前面我們所做的測試實際上有一個隱含的環(huán)境,JVM我們的類需要這個JVM來執(zhí)行。而在J2EE框架中,servlet/JSP,EJB都要求有自己的運行環(huán)境:Web Container和EJB Container。所以,要想對servlet/JSP,EJB進行測試需要將其部署在相應(yīng)的Container中才能進行測試。由于EJB不涉及UI的問題(除非EJB操作XML數(shù)據(jù),此時的測試代碼比較難寫,有可能需要你比較兩棵DOM樹是否含有相同的內(nèi)容)只要部署上去之后可以運行測試代碼了。此時setUp()方法顯得特別有用,你可以在setUp()方法中利用JNDI查找特定的EJB。而在testXXX()方法中調(diào)用并測試這些EJB的方法。
這里所指的JavaBean同樣沒有UI的問題,比如,我們用JavaBean來訪問數(shù)據(jù)庫,或用JavaBean來包裹EJB。如果這類JavaBean沒有用到Container的提供的服務(wù),則可直接進行測試,同我們前面所說的一般的類的測試方法一樣。如果這類JavaBean用到了Container的提供的服務(wù),則需要將其部署在Container中才能進行測試。方法與EJB類似。對于servlet/JSP的測試則比較棘手,有人建議在測試代碼中構(gòu)造HttpRequest和HttpResponse,然后進行比較,這要求開發(fā)人員對HTTP協(xié)議以及servlet/JSP的內(nèi)部實現(xiàn)有比較深的認識。我認為這招不太現(xiàn)實。也有人提出使用HttpUnit。由于我對Cactus和HttpUnit了解不多,所以無法做出合適的建議。希望各位先知們能不吝賜教。
正是由于JUnit的開放性和簡單易行,才會引出這篇介紹文章。但技術(shù)總在不斷地更新,而且我對測試并沒有非常深入的理解;我可以將一個復(fù)雜的概念簡化成一句非常容易理解的話。但我的本意只是希望能降低開發(fā)人員步入測試領(lǐng)域的門檻,而不是要修改或重新定義一些概念。這一點是特別要強調(diào)的。后,如果有些兄弟姐妹能給我指出一些注意事項或我對某些問題的理解有誤,我會非常感激的。